12月22日,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采取“場內線下媒體”+“場外線上媒體”相結合的ω 形式,舉行“‘十三五’成就巡禮”主題系列第十場新聞發布會,通報煙臺“十三五”期間教育高質量發】展情況,並回答記者提問。 教育公共服務實現新提升 “十三五”期間,煙臺累計投入教育資金101.84億元,新增學位16.5萬個。 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,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64處,整治居住◎區配套幼兒園192處,完成率100%,新增普惠幼兒學位6.5萬個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117.4%,高出省定90%的目標27個百分點,比2015年提高21個百分點;普惠率達到92.14%,高出省定80%目標12個百分點,比2015年提高18個百分點。 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,新建1所特殊教育學校、15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、107處普通學校資源教室,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100%。進一步完善各學段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,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每生每年710元,小學每生每年710元,初中每生每年910元,普通高中每生每年1000元,特教學校每生每年從6000元提高到8000元。 保障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1.5萬余人次,每年發放各類政策性資助資金約3億元,覆蓋學生10萬余人。 教育教學改革實█現新跨越 德育一體化改革不斷深化。煙臺市2個德育案例被教育部評為落實《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》全國典型案例,占全省1/5。德育改革經驗榮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。 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不斷加強。創建籃球特色學校42所、足球特色學校172所、藝術特色學校50所、優秀藝術社團100個。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,每年確定社會大課堂免費場館100處以上,惠及□ 中小學生30萬以上。 健全家校合作育人體系。重視和加強家長學校建設,重視對家長育兒知識和方法教育,市縣兩級共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共500余場,線上聽眾70余萬人次,線下10余萬人次。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穩步實施。出臺《煙臺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提升行動計劃》,實施高中教學質量提升“七大工程”。評選建設37個市級普通高中學科基地,建成高中學業診斷全過程、全樣本、全學科動態網絡數據中心。疫情防控科學精準,做到停課不停學、不停教、不停研,高考上線率和優生培養數連續多年在全省領先。 校地融合發展實現新突破 創造了職業教育改革創新“煙臺經驗”,獲批全省首個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。 調整專業布局。建立適應現代產業體系和高質量發展需求的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,增設大數據技術與應用、工業設計、新能源汽車技術、無人機應用技術等專業,撤銷不適應發展需求專業61個。 創新產教聯盟。全市已組建電子信息、數字經濟等6家新型產教聯盟,累計吸納400多家省內外上市公司、醫院、本專科院校、科研院所加盟。 改革招生政策。在全省率先將職教高考班列入中考招生第一批次錄取,職教高考和技能大賽成績優異。 圍繞推動高等教育提速發展,煙臺計劃投入專項資金25億元,省市共建煙臺大學、濱州醫學院,推動中》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、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(生)院做實做強,把市區核心區域1000畝地無償劃撥給山東工商學院。煙臺大學成功入選省“強特色”建設高校,煙臺大學藥學和法學、魯東大學水利工程、濱州醫學院臨床醫學入選省“優勢特色學科”建設名單。煙臺文化旅遊職業學院、煙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成功獲批。煙臺大學文經學院轉設煙臺理工學院、濟南大學泉城學院轉設煙臺科技學院順利推進。每年設立校地融合發展專項資金6000萬元,支持駐煙高校學科(專業)建設、人才工作、平臺創建、成果轉化。目前已立項83項,支持資金1.2億元。 教育發展動力實現新增強 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增強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全市中小學年均新補充教師1500人以上;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9927人次,年均交流教師2000人次左右。教育領軍人才培養成效突出,培養了一批教壇新秀、名師、名班主任和名校長。 教育科研能力不斷提高。統籌教科研機構轉型建設,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研究成果豐碩,教育科研貢獻率不斷提高。全面啟動“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”,創新提出新時代區域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思路、路徑規劃和推進策略。 煙臺獲批“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”。教育信息化2.0行動全面≡實施,成為國內普教系統首個整網開通IPV6的教育城域網。建成八大教育信息化服務平臺,實現統一身份認證和底層數據互通,註冊教師超6萬人,資源總量超60T。高質量承辦第十九屆中▲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暨2019年全國教育信息化應用成果展示交流活動、2020年山東省教育裝備博覽會暨教育與裝備創新論壇。
責任編輯:冀春鑫
在剛剛結束的2021年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冬令營比賽中,煙臺二中學生再創新突破,取得1金4銀5銅的優異成績,在獎牌榜上位居全省第一。